游戏力-读书笔记之二

这一章名字叫建立联结。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的一种依附感。

联结,一种状态,它容易意会,却很难言传,我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要经历不同形式的联结。在婴儿期,孩子和他依赖的大人之间的连接,经常表现为“目光之爱”:深深的彼此凝视,目光流淌的情感是相互归属和融为一体的。

当孩子觉得寂寞、害怕、感觉无法承受压力时,我们可能还不知道在他们心中发生了裂痕。

一切顺利的时候,游戏力能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快乐。游戏力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摆脱孤独感的困境。

蓄满我的杯子:依附理论和重建联结的动力。

孩子不断需要关爱和照顾,就好像一个杯子,不断需要蓄水。

大人除了提供食物和抚摸外,安慰难过的心情、一起玩耍以及交流谈心,都能起到蓄水的作用。

“镜子游戏”: 就是大人学小婴儿的样子做表情、微笑,虽然简单,但是给加满孩子的杯子。对于那些杯子保持蓄满状态的孩子,他们总能具有足够安全的依附感。
相反,那些没有获得安全依附感的孩子,或焦虑、黏人、或退缩并自我封闭。不论在哪里,他们可能都找不到安全感,即时自己最亲近的人在他身边也是如此。他们没信心尝试新事物,即使去了,也可能只是鲁莽行事,他们身上不具备真正的冒险精神。他们的杯子快要空了,甚至已经空了。

在自己独处的时候,具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可以安慰自己,可以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能够集中注意力,与同伴形成良好的联结,对自己和世界有积极的看法。

当孩子和陌生人或者老师在一起时,有安全依附感的还自己可以把所有不好的感受都暂时存储起来,等到和主要依附对象重逢时再表达出来–“谢天谢地,你终于来接我了!”

为什么有时候孩子宁愿要大人负面的注意力,而不愿意被大人完全忽视。

那些具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知道如何把杯子续满。这些孩子乐于把自己杯子里的东西分给别人。不会因为洒出一滴水而大哭大闹。他们会照顾年纪小的孩子。

对还自己打骂、严加处罚或者不予理睬,只会使他们的杯子空的更快。只只会带给他深深的刺痛,让他感觉被亲人背叛。

我们要尽我们所能,让还自己充分感受到爱与尊重,意识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自己是受人欢迎的。

电视和电脑永远都不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因为它做不了鬼脸,不能拥抱,更不能提供人类在内心深处所需要的安全感。

为联结而游戏

对于年纪大点的孩子,镜子游戏依然可以使用,尤其是那些少言寡语的孩子。其一是建立联结,其二是和他们建立同盟。千万别让他们觉得是在被嘲讽。

对于婴儿来说,就是“蒙猫猫”的游戏。故作惊喜的喊道“找到宝贝啦。”

目光之爱的结束

试着找到什么方式跟孩子进行目光之爱的感觉。

“爱之枪”:随时随地的联结

小男孩玩枪指着人,可以把它作为“爱之枪”。这样指向谁就变成了爱谁。
但是当孩子想直接表达他们的愤怒和沮丧时候就不适用了。那个时候我们就要倾听,让他们把情绪表达出来,不要逗他们开心或者转移注意力。

追逐,木头人,捉迷藏都是很好的游戏,还有“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这种游戏。

游戏力的一个重要原则:大人坚持联结,但是由孩子自己决定联结的方式

走出孤独

人们多半不会意识到“你是讨厌鬼”这句话其实“我喜欢你”的儿童版本。

打开孤独之门的关键就是在于将表面攻击翻译成建立联结的内心请求。

只要孩子在笑,那就表明他在享受这个过程。

抱你的是谁–从浅层联结到深层联结

“抱你的是谁?” 这个问题当抱的人和说的人不是同一个人的时候,那就说明还是浅层联结。

这个时候需要建立深层联结的人,将全家抱在一起,鼓励他们互相看着,然后再慢慢保持放松

有时,单是问出这个问题,就能让还自己紧紧抱住你哭泣。孩子最后会说:“妈妈你抱着我。”然后望着妈妈的眼睛,联结重新建立了。

当孩子看似不要我们管他时,实际上在渴望这联结。游戏在日常的互动中,不仅让爱得到了表达,也使引导孩子的工作得以进行,并自然地弥补了那些稍早发生的冲突和不愉快。

看完这章,感觉平时小小球说不要爸爸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真实的声音,这两天经过试验发现确实是这样的。现在可以坦然的扮着小青蛙和恐龙拉着小小球各种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