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1988这是一本小说。无意中买了。
韩寒算是我们这代人的一个标签。虽然语文很好,但是他当年是靠的长跑进入的松江二中。
在豆瓣上的一篇很好的总结了,小说里有很多的隐喻,有些感觉没头没尾的,可能是被删除了。
下面这个是别人的读后感:
严重剧透。你可以选择先看完书再来看这篇文章。也可以先看看我的一些感受再去看书,不过不推荐这样,我不想你的思维被我代表了。
我不想评论韩寒其人,爱者自有人爱,厌者也自有人厌。我属于前者,不过我爱的只是他的杂文,不包括他的小说,也不包括他的赛车。不过这次例外,《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本好书,这里的好,我也不是拿它与《光荣日》作比较的。
一贯的韩氏风格,黑色幽默,辛辣的嘲讽,犀利的比喻,还有那成堆成堆的黄段子,他一直没变什么。一出看似喜剧的开头,渐渐有些荒诞得像场闹剧,然后结尾突然收住的悲伤又令人无处掩饰自己的情绪。我花两个多小时短暂的时间看完,却整整失眠了一个夜晚。是呀,你嘲笑了我的理想,而我却无力去反驳。
一、理想
欣赏那段关于流沙的文字。“操,原来我不是一颗植物,我是一只动物,这帮孙子骗了我20多年。作为一个有脚的动物,我终于可以决定我的去向了。我回头看了流沙一眼,流沙说,你走把,别告诉别的植物其实他们是动物。”这应该就是理想的开端吧,终于等到认清理想可以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当然是为了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去往远方。我们选择做动物,是因为我们是动物而不是植物,那些人一直在为我们洗脑。可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否正确,我们老以为自己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还一段温水煮青蛙的情节,特别喜欢陆子野淡定从容的说,其实温水煮不了青蛙,不管火多小,它总会跳出来的。正如我们年少时血气方刚地对这个世界说,你改变不了我,现实也改变不了我,我一定能从这个社会的染缸里跳出。而孟孟突然拿盖子将锅盖上,将火调到最大,青蛙在里面砰砰乱跳的声音,每一声都击打在我自己的心里,是呀,有时候,不是你想跳,就能跳出来的。
邪不胜正,对吗。我欣赏的不是这句话,而是,他们可以定义什么是邪,什么是正。多么让人感到无力啊。理想至此,已经开始动摇了。
丁丁哥哥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那个热血而有理想的大学生。他永远那么懂事,满脸都是笑容。韩寒的文字描述得很平静,没有一丝波澜。当丁丁哥哥在春天拿着一张去远方的火车票时,他说,我要去北方,我要和他们谈谈,这个世界。多么文艺的一段文字呀,那么温暖又美好,我以为是多余的,以为是韩寒文艺细胞爆发了,但我没想到的是,丁丁哥哥死了。北方,春天去的夏天便死了,他是学生会主席善于在集会上演说,陆子野还唱着去年丁丁哥哥教他的歌曲尘缘(《尘缘》是1988年的电视剧《八月桂花香》的主题曲),死因显而易见。你说,如果丁丁哥哥知道结局是这样,他还会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吗?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给他谈谈的机会。不过我想他仍然会的,不要以为理想如此卑贱,不要理想是空口喊出的,我想,他所向往的,也是千千万万个丁丁哥哥所向往的,即便是血流成河,也冲洗不掉记忆的沉淀。虽然丁丁哥哥成为了那只没有跳出来的青蛙。
至于那个神秘的1988制造者,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是谁,也不知道他是如何而被执行了死刑。或许是被审核者删了关键文字,也或者是韩寒可以留下的悬念,都无从得知了。唯一我能猜测是是最后1988制造者对陆子野所说的那段话,1988不过是台废车,装上苏联的发动机而重获新生,然而尺寸不对,你按原来那容量去装油,注定会爆缸。懂了吗?隐喻之处在,中国向苏联学习的社会主义,重回新生,本意是好的,然而这是不能一味强求的,如果一成不变,你不去改变,迟早就是爆掉。你知道,需要改变的是什么吧?
懂了吗,丁丁哥哥追求的是什么,1988制造者隐喻的也是什么。虽然他们啪的一下拍死在了路上,虽然我们不敢阻挡历史的车轮。理想至此,已经完全“破灭”了。
二、爱情
虽然文中没有具体说明,不过我活生生地将陆子野的爱情分为三个片段,刘茵茵,孟孟,和娜娜。
刘茵茵是陆的初恋,一个陆小学就爱上了的女生。接下来所说的两个女子,一个人戏子,一个是婊子,而她都不是,不过确实,她什么也不是。小学到高中到底多长的时间,他们才在一起,不过好笑的是,当时陆不敢追她是因为身高不够,囧。扯淡了,相约的10年后在国道的尽头碰面,想想多么令人唏嘘的情话,可在娜娜的口中却是,两个傻X。不过她错了,是一个傻X,陆子野果真10年后傻逼呵呵地去了,而刘却成了陆朋友10号的女人,现实面前一切诺言都是放屁。幸好两个人一起死于车祸,不带任何纠结。
孟孟呢,我曾感动于她。因为陆把她当做刘茵茵的影子,弄不清自己是否是因为真的喜欢而在一起,而孟孟却是真的喜欢他。孟孟那个笔记本上记录着只有陆发的嗯,哦,呃之类一个字的短信便是我感动的源头。原来真正的爱可以容忍这样的冷漠。不过陆从始至今都没有安全感,孟孟是个戏子,到底这些爱是表演呢,还是真的。个人倾向于真爱,一个什么也不是的新闻工作者,没有太多利用价值。虽然后来事情变了。但是依然令我震惊的是,娜娜后来一直所说的孟欣童,那个全国响当当的名妓,就是以前的孟孟。这个伏笔真长,收得真快,一不小心就会错过了。这就是出卖爱情和理想的后果。
娜娜。你说她和陆子野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不只是婊子与嫖客的关系吧?sorry,婊子一词我是依据文中来说的,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其实我个人更愿意说这是性工作者。至少文中的娜娜,是有尊严的。有些爱情是不需要阐明的。陆子野对刘茵茵掏心掏肺那么久,以至于后来再也没相信过其他人,没有为任何一个女人而敞开心扉了,不过对娜娜却说了这么多,还有心中的痛。娜娜和男人上床只有喜欢的男人才只收10块钱,一个人孙老板,一个人是音乐制作的骗子,一个人陆子野。包括后来,她说,只要自己的女儿不干自己这行,宁愿自己被干死。多么粗痞而又温馨的话语啊,可见一个母亲伟大的爱。然而最后她却把女儿送给了陆子野,说明了两件事;一,她死了,不然不会就这样放弃自己的孩子;二,她把自己的最爱给了陆收养,这还能说明什么呢。
“给你的,都是最好的。”这是娜娜给陆子野最后的话,一直持续感动着我,你们,到底有多看不起性工作者呢?一个母亲,如何?
三、希望
一个个人就这样倒在了路边,一个个女人就这样从身边走了。正如韩寒自己的序言,不论你解不解我的风情,不论我解不解你的衣扣。多么流氓一作家啊,可又多么可爱。那些撞死在墙上的人,那些迎风飘落的骨灰,或者,那些走出流沙的动物们,和那些想跳出温水的青蛙们,此时或彼时的梦境也许真的就会在这个世界面前支离破碎,可是,那有怎么样。新生的孩子没有父亲,他是这个世界的孩子,而他却对这个世界扔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他什么也不懂,所以才有了希望。婴儿的希望,才是这个世界的希望。你教会她的是善,她便回报以善,你教会她的是恶,她便回报以恶。
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圈,转来转去到头来总是回到了原点。前行的路上你可以回头瞧瞧自己的脚印,也可以等一圈过后瞧瞧前方你的脚印,其实都一样,也许什么也没变。不过有些事确实变了,比如,地上有了一圈你留下的脚印,证明你来过,你曾和这个狂躁的世界叫嚣过。
四、其他
本来写到第三点就应该完了,这个第四点完全是我自己硬生生要加上去的。对于韩寒,我想不必对他有太多的期盼与抱怨。为何?那么多荣誉都是你们给的,而他所想要的只是赛车(理想),和做一名有良知的作家。“意见领袖”等等,也许你们太过热情了。有些人你怎么喊都喊不醒,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良知,而是因为有人不想给他们良知,就是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少。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韩寒一个人身上,你们,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向往的自由,而不是胆怯得躲在别人后面加油助威。想想,丁丁哥哥那样敢于和世界谈判的勇气和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而不应该成为一段没有后文的故事。
我怎么也没想到的是,鲁迅的文章会被踢出课本,也许若干年后,也没人会记得韩寒和他的《1988》。
这书里隐喻主要是:
丁丁哥哥:这是理想的化身,但是在1989年那个北方的春夏之交被灭了。
孟孟: 这简直就是这个糟糕的社会的化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