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我是大量的读书。小说,散文,古文,计算机,思维训练,啥都有了。有的书一天就看完了,而有的就算是一个月也看不完阿。
小说有《二刻拍案惊奇》 其实没有全部看完,但是发现有些思维方式都是通用的。里面第一篇小说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在古代江南地区,有一年发了一次灾难,导致当地盐紧缺。于是很多商人囤积居奇卖高价。老百姓怨声载道。其它地区的盐商看到这里盐能卖高价都要过来卖盐。
这时候县官为了解决盐价高涨的问题,于是要求所有盐商最高只能卖多少价格,这造成了其它的地区盐商发现无力可赚了就不往这边卖了,而本地的盐商发现这个问题,那就直接屯着吧。于是老百姓还是吃不到盐。
而这种结果就造成了,表面上好像父母官给老百姓做主了,但是实际结果呢?
而另外一个县官,他就放任不管。于是乎当地盐商大卖高价,而买的起老百姓就买了,其它地区的盐商发现这里能卖高价,于是大量的往这里进口盐,当地市场上盐突然就多了起来,而一旦多了起来,只要这东西不是被垄断的,这个价格自然会在各自的竞争中下降,直至到合理水平,也就是比成本稍微高点的水平。
这2个县官,第2个虽然不作为,但是世界上本来有些事情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突然想到我们先的房价,为什么一次次在调控中成长。一个原因这东西是垄断的,不是开发商垄断,而是土地供应是垄断的。而每次调控都会暂时的抑制需求,而过阵子大家发现没降,于是又一起加上后来的需求一起买了,开发商又不傻,看到买的人越来越多那就顺势涨价。而政府看到房价那么高,那我地价当然也得涨阿,于是进入了恶性循环中。
但是这个循环迟早是会破的,因为一个东西不可能在一个地方那么高价格,而周围地区一直保持低价格。当年股市杨百万不就是是靠各地国库券价格不一样而发的阿,而现在到了地球村的时代了,这种机会就越来越稀少了。
这个循环会一直到这个商品价格高到当地80%都买不起的时候,那人们自然而然会到周围地区去买,因为周围便宜阿到底。这在经济学上好像是叫挤出效应,而一旦形成风气,那这80%会一起涌向周围的市场。而当地的房地产价格自然就会下降。
而我们的调控其实就是政府为了防止泡沫破裂,防止前面哪种事情发生。其实我觉得,挤出效应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没有必要什么资源都在北京,上海。而出现了挤出效应,一些人会去南京,武汉,天津这些地方,那这些地方就能很好的发展起来。